如果你在中国大陆生活过,那么你一定会对“砸鲁Q”这件事情有所耳闻。在网上,你会发现数不尽数的鲁Q恶搞图片和视频,而在现实中,百姓也曾经在出现鲁Q车的时候大规模地进行砸车行动,这件事情至今还是一个热门话题。那么,为什么看到鲁Q的车就会引发人们如此的愤怒和“热爱”呢?
历史背景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大陆全面开始实施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开放了更多的市场和商业机会。在这个时候,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变迁之快,人们的社会阶层也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中国的“新贵”们,一些人通过各种渠道得到大量的资产,成为了高端消费的代表。而这些年轻的富有者往往选择买一些豪华车,如奔驰、保时捷等等。但是,在这些车型当中,鲁Q车系也成为了另一个题材。
大众往往会将奢侈品与金钱、名誉等等因素联系起来。而鲁Q车系由于其历史背景和价格特点等原因,成为了一种“另类”的奢侈品,很快在社会中引起了巨大的反感。尽管事实上,这种车型并不一定比其他同等价格的车型更差,但是由于媒体的渲染和消费者的先入为主,鲁Q车成为了爆发民心的定时炸弹。
车型问题鲁Q车系的问题不止是价格等经济问题。如果你曾经见过甚至坐过这款车,你就会发现它共有两种外观——金属尊贵版和塑料普及版。前者外形类似奔驰,后者的外形很相似路虎。但是,这种车的塑料版本和金属版本在外露的金属零件和轮胎轮毂上印刷的徽标上都写着“奔驰”,在车辆的标识上写着“本田”、“宝马”等等,表明这是一种严重的剽窃行为。这让消费者十分恶心,并且认为鲁Q车是一种无耻、抄袭的伪装者。
除了产生了更大的不满,车型问题实际上也在鲁Q车的品牌形象上造成了最大的负面影响。由于鲁Q车被诟病的剽窃行为,它被误认为是一种没有原创性和品牌价值的无名小车,消费能力更强的人群自然不会选择它来代表自己的财富与地位。
社会阶层问题鲁Q车的社会阶层问题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这种车型是以低价卖出的,主要面向低收入群体,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失去工作的社会底层群体。但是,在社会中,人们仍然会以车辆类型来分辨一个人的地位和财富程度。当鲁Q车被选择作为了一种代表贫穷的符号后,那些将钱花在豪华车上的人们会觉得这种车是与自己所代表的品位和地位相悖的,从而对它产生反感。鲁Q车成为了一个让人瞧不起的物品,且经济层次高出很多的人们看到它都会产生砸车的冲动。
结论当鲁Q车被推向极端,人们疯狂地将这种车当做标志性的物品来破坏时,这实际上反映出了一种更加深刻的社会问题,即经济与社会阶层问题。对于想要一种简单表面流露出社会地位的人来说,鲁Q车的存在无疑是一种精神攻击,而这也是那些已经成为富有者的人们会对它产生反感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和旗下的品牌就不能获得社会认可。在今天的市场里,品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企业资产,它代表着企业的创新和品质。如果科学地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并且严格遵守国际商业规定,那么较小的品牌也可以获得成功。因此,减少对品牌的攻击是妥当的,但是要保持对产品的质量和商业道德的监督,将不合法行为纳入到必要的监管当中。


还没有内容